小学教师读书笔记:《呼兰河传’里面的教育启示
从萧红的童年看教育温度
作为一名小学教师,每次阅读萧红的《呼兰河传》都会让我思索: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书中描写的祖父形象给了我深刻启发。在萧红孤独的童年里,祖父用无条件的爱和包容为她撑起一片天。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我们面对的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——他们不也需要这样的温暖吗?
萧红的祖父从不对她的调皮行为发火,即使她把玉米烤了只吃一口,即使她给祖父的草帽插满玫瑰。这种大度恰恰是我们小学教师最需要进修的教育聪明。现在的孩子和萧红那个年代相比,物质条件好了太多,但内心的孤独感却可能更强烈。作为老师,我们是否能在严格要求的同时,给予孩子们更多领会和包容?
美德教育:从书本到课堂
祖父不仅对萧红充满爱心,对街坊邻居也总是报以善意。当大家都在议论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时,祖父却说”怪好的”;当冯歪嘴子一家遇到困难时,祖父主动伸出援手。这种美德质量的言传身教,不正是我们小学教师最该重视的品格教育吗?
在我的教学操作中,我尝试将这种美德教育融入日常。比如在班级设立”善意角”,鼓励学生记录身边的好人好事;在语文课上,我会引导学生讨论书中人物的美德举动。孩子们对善意的感知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敏锐,一个温暖的眼神、一句鼓励的话,都可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。
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与成长
每次读《呼兰河传》,我都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。萧红的祖父从不随意指责别人,这种素质值得我们每位小学教师进修。面对学生的错误,我们是否能够控制心情,用领会和引导代替批评?面对家长的质疑,我们是否能够保持专业和耐心?
读书笔记不仅是记录,更是思索的经过。通过记录萧红祖父的教育方式,我逐渐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策略:少一些说教,多一些倾听;少一些批评,多一些鼓励。这种改变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——班级气氛更和谐了,学生的进修积极性也进步了。
让阅读滋养教育人生
《呼兰河传》给我的启示远不止于此。作为小学教师,我们需要通过不断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教育聪明。每本书都可能给我们新的启发,每次阅读都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教育者。萧红笔下祖父的形象提醒我们:教育的最高境界,是用爱和美德为学生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。
写读书笔记的经过,也是整理教育心得的经过。建议每位小学教师都能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性,记录下阅读中的感悟,反思自己的教育操作。这样的积累,终将让我们的教育之路走得更稳、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