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考研遇上疫情,我们怎样应对
2023年考研前夕,”新十条”的发布让无数考研人陷入了两难——既要冲刺复习,又要提防病毒。作为一名考研人,我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特别的两周:一边是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,一边是门口随时待命的酒精喷雾。这不仅是我的故事,也是千千万万考研家庭的缩影。
备考冲刺期的双重压力
“时刻总不够用”是每个考研人的口头禅,但今年我们多了一句:”千万别阳!”我的备考从3月持续到12月,每天12小时的进修已成习性。可当疫情政策调整后,全家的神经都紧绷起来——母亲凌晨一点还在抢购抗原,父亲每次出门都全副武装。饭桌上,我机械地背诵着政治考点,心里却在盘算:楼里今天新增了几例阳性?这种双重焦虑,你能体会吗?
成为密接后的”家庭隔离战”
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:姐姐因同事确诊成了密接!一瞬间,我们家变成了”战区”——她被隔离在房间,三餐由母亲全副武装配送;我的床铺被搬到客厅,书房成了唯一的安全区。那几天,我们隔着房门用表情包交流:她发来”杨迪”(阳敌),我回复”郭襄”(没阳过)。直到三次核酸阴性后,全家才长舒一口气。这种如履薄冰的感觉,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领会吧?
赴考前的最终防线
随着考期临近,备考群里的”中招”消息越来越多。我们家进入了”闭关模式”:取消所有外出规划,囤积两周的食材,连倒垃圾都成了高风险行为。考点附近的酒店成了最终一道坎——母亲决定全程陪考,自带饭菜、酒精和退烧药。考试当天,我吃着家里准备的煮鸡蛋走进考场,突然觉得:这场与病毒赛跑的备考,本身不就是最特别的历练吗?
如今回望那段日子,那些提心吊胆的日常、家人小心翼翼的守护、考场上此起彼伏的咳嗽声,都成了独特的记忆。考研人的自述里,不仅有挑灯夜读的坚持,更有这段独特时期里,一个家庭为梦想筑起的”防疫长城”。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故事?那段与时刻赛跑、与病毒较量的日子,终将成为我们青春里最坚定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