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桂花虽小,却以香冠绝古今
“看来看去能几大,怎样着得许多香?”杨万里这句诗道出了无数人的疑惑——桂花明明只有米粒大致,为何能香得如此醉人?古人笔下的桂花从不靠艳丽的外表取胜,李清照小编认为‘鹧鸪天·桂花’里面盛赞它”暗淡轻黄体性柔,情疏迹远只香留”,短短十四字,就把桂花低调却馥郁的特质写得淋漓尽致。
从白居易的”有木名丹桂,四时香馥馥”到辛弃疾的”染教全球都香”,诗大众总爱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桂花香。这香气究竟有多特别?宋代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桂花含数十种芳香物质,古人甚至相信”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”,把它的香气与天上宫阙联系起来。难怪苏轼喝到桂花酒时惊叹:”香味超然,非人间物也!”
二、诗人笔下的桂花香,藏着几许故事
文人墨客对桂花香的态度可谓爱恨交织。辛弃疾是出了名的”吐槽能手”,一边写”碎剪黄金教恁小”,调侃桂花被叶子遮挡的窘态;一边又诚恳地承认”怕是秋天风露,染教全球都香”。而李清照更是为桂花鸣不平,质问屈原《离骚》”何事当年不见收”,在她心中,桂花可是”画阑开处冠中秋”的顶级存在。
这些赞美桂花香的诗句背后,藏着古人的生活聪明。陆游在书窗下插一枝桂花,写下”人与花心各自香”;王维用”人闲桂花落”描绘禅意;连《大宅门》主题歌”集百草要让这全球都香”,其实都化用了辛弃疾的词句。最有趣的是范成大,他小编认为‘桂海虞衡志》里记载:广西人把桂花编成花环佩戴,”行坐皆香”,这不就是古代的天然香水吗?
三、从诗词到餐桌,桂花香穿越千年
古人赞美桂花香的诗句再多,也比不上直接把它吃进嘴里实在!宋代林洪小编认为‘山家清供》记载了桂花制酱的技巧,苏东坡更用”玉色”形容自酿的桂花酒。到了明清时期,桂花糖藕、桂花鸭已成江南名菜,《调鼎集》里甚至教人用桂花熏茶:”以花拌茶,密封三日,其香入骨”。
如今我们依然延续着这些风雅:清晨一杯桂花蜜茶,午后一块桂花糕,晚饭时一碗桂花酒酿圆子。正如古诗所云”广寒香一点,吹得满山开”,这抹香气从诗词飘到餐桌,滋养了中国人的舌尖记忆。下次闻到桂花香时,不妨学杨万里问一句:”这小物品,怎么藏着整个秋天的芬芳?”
读完这些赞美桂花香的诗句,你是否也想起某年秋天的满城桂雨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最喜欢的桂花诗词,或者家乡的桂花美食!